弥勒是姓,译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译作无能胜。根据佛经的说法,他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修成正果后,住兜率天内院,他将继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时候,成佛度众生。并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开创者。关于他的塑像,在汉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状,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为传说契此是弥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萨不同。
弥勒原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由于他即将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在阎浮提世界成佛,所以习俗相沿,也称他为弥勒佛。因为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天,尽其一生之后,将到人间继释迦之后成佛,所以又称为“一生补处菩萨”。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人们一定不会陌生,它经常与敞着肚皮、满脸堆笑的弥勒佛像一起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寺庙里、山峰间。据说,生病的人只要摸一摸弥勒佛的大肚子,便能消灾除病,平安快乐。
因此在许多香火旺盛的寺庙里弥勒佛像的大肚总是光可鉴人,大概便是信徒们摸出来的。
观音的传说
中国人特别喜欢观音,观音原应称为[观世音],梵文写作[AVALOKITESVARA],观世音是中文翻译,亦即是人们遇到苦恼时,观其声音,皆可解脱云云,若音译全字,应为[阿婆卢吉低舍婆罗]。
《传略》载:[遍观古今之世音,普察人间之善恶,故有观世音之号],也有人译为[观自在]、[观世自在]、[光世音],意思就是观机往救,自在无阂,是佛教普渡众生的精神。
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前,民间皆叫做[观世音],因为避太宗原名中的“世”字,故省去,称为[观音]。在魏亚南北朝时,由于佛经传入中国,观世音亦随之传入。
古代印度,观世音原是男性神,最初传入中国时也是,我们到敦煌旅游,参观佛画中很多观音像,便看到了最佳的证据,有些观世音还有两撇胡子。
到了南北朝时,因北齐武成皇帝卧病期间,曾梦见观世音是亭亭玉立的窈窕女子,于是后来的观世音像便开始由男变女了。
摆放玉观音,应放在正中央较高处,方能言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