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30多年的艺术创作道路上,中国玉雕名家马学武与和田玉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和田玉也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虽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挫折后,他对和田玉的那份执着依旧不减,并且愈加强烈。
在30多年的艺术创作道路上,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与和田玉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和田玉也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虽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挫折后,他对和田玉的那份执着依旧不减,并且愈加强烈。 在玉雕创作这条道路上,马学武孜孜不倦的探索着,他所创作的玉雕作品也屡获各种大奖。业内人士认为,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马学武的玉雕创作充分展现了和田玉天然的石质美,尽力突出其柔韧性和油润性,通过艺术加工得以升华,作品既不失和田玉天然魅力和神韵,又使其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此,马学武谦虚地说,30年前自己并不明白和田玉,直到30年后才真正了解和田玉的内涵。他说,玉雕者技艺的高低、情致的雅俗,底蕴的深浅、眼界的宽窄,乃至审美趋向、经验积累,都是决定玉器品质的重要因素。一件优秀的玉器作品是雕玉者综合素质与水平的结晶。;和田玉的雕琢手法要遵照因料施艺,挖脏掖绺,俏色巧作,化瑕为美的原则,尽量突出和田玉天然的美,雕物而现意境,显示大气、刚劲的特质和生命感。在进行和田玉雕艺术创作时,要以鲜活、动感、自然为主,才能体现和田玉的生命感。有生命才有沟通。人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僵硬的城市里,一切活动都被严重的格式化。因此,我脑子里一直在构思如何在设计方面让和田玉‘苏醒’,赋予它灵性。; ;我老是在想,和田玉出在新疆,‘玉石之路’又是新疆人最早走出来的,新疆怎么能没有和田玉博物馆呢?要认识新疆,要了解新疆的文化,去走走玉石之路和丝绸之路,就能有所感悟,那是两本博大精深的书。;在马学武的憧憬中,;新疆和田玉博物馆;不仅能够展现出中国和田玉沧桑厚重、博大精深的历史脉络,同时还能让人零距离观察与研究和田玉雕艺术作品。博物馆的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展品收藏不易,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在新疆个人力量兴办的博物馆几乎是凤毛麟角。而马学武身上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认准的事一定要做成。;2006年5月,有关政府部门批复了我递交的建立新疆和田玉博物馆的申请书。我马上作出决定:2006年7月26日,博物馆开业。;为了心中的梦想,马学武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那些日子,真是忙得饭菜塞进嘴里不知道什么味,跑出去办事一上车就打呼噜,没有白天晚上的概念。; 马学武的创举,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和田玉文化中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他深情地说,和田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因为他不仅仅是一种玉石,更是一种从古至今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田玉原料又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所以,无论从哪一点我们都要重视和田玉的收藏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