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真正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喜爱是清代,从乾隆年间开始,由于受到皇室和贵族的青睐,翡翠开始逐渐进入一个繁荣的时代,而到清中后期,由于慈禧对翡翠情有独钟,翡翠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成为高档的珠宝饰品。那么大家知道,在清朝时期,人们对于翡翠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吗?
在清朝时期,翡翠的好坏并不是现在的好坏标准,而且清代和民国时期又有不同。那么在清朝时期,人们对于翡翠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1889年关于翡翠的«玉说»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翡翠的分级。书中把翡翠分为5个级别:
宝贵翠:绿色正碧,明艳晶莹,不油不干,无斑无绺,体质苍润,色相沉着。
佳品翠:白绿分明,色泽融润,白如凝脂,绿如滴翠
上乘翠:质地纯白,浓碧点染活泼,流丽,不散不晕,清澈无渣,是为俏绿。
以上3种为上品,当然也有比较差的翡翠的评判
无足取之翠:绿色或淡而似晕,或浓或近黑,白色或污似香灰,或暗如烂石
庸常之翠:通体淡碧,细玩颜色走散,漫无定踪,不能指其绿色之所在,或绿色内沉黑斑或搀白屑。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评价标准:
1.要有绿,翡翠都是带绿的,而且要绿的干净
2.白绿分明的白翠也是很好的(类似于白底青),整体要清爽,颜色发暗,发灰的不是好翡翠
3.正绿才是绿,那种通体淡碧(应该是淡绿,果绿一类的绿),不是好翡翠
4.讲究种好(所说的润),料子要求细腻,但不讲究水,通篇没有提水头,透。
到了民国时期,翡翠的评价标准又起了变化,在一本比较有名的玉器书«古玩指南»中,赵汝南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在以前之风俗中白色者亦可用,有一两处红绿者更佳,纯绿者百无一物也。~意思是:以前白翠也是不错的,白中带红(红翡)和白中带绿都是上品,满绿的一百件里没有一件(满绿以前就比较珍贵,现在更稀少,一万件里没一件)
今则只贵翠而不重翡,且有以翡为疵之趋势。~意思是:现在红翡没人要了,而且还慢慢把红翡看成瑕疵。
近甘年来风习在,白地者不能用为饰物。。。如用白地反不如不用为愈,故白地翡翠今人绝少用之。~意思是:现在白地翠也没人要了,只要绿,哪怕料子粗一点,颜色不正也还是绿的好。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从清到民国,红翡没人要了,白地翠也没人要了,只有绿的才好。过去人只讲究色,不讲水头、透。其它什么白冰、紫罗兰、飘蓝花、黄翡、蓝水等等都不算翡翠。其实直到80年代,没绿的都不算翡翠的范畴,它们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叫缅甸玉。现代的翡翠讲究 种,水,色,地,工 具体就不多说了。了解了这些,就能知道老翡翠是指那些,如果有人拿个冰种紫罗兰来告诉你这是祖传的,那十有八九是假的。
现代的很多女子,也许为了谋生而长期工作,有时候连一次的精细装饰都难以顾得上。但是现代的时尚女性该知道,如果来不及精心的装扮自己的容颜,那就用腕间的风情,用那环佩叮当的清脆悦耳之声,用那具有冰清玉洁的翡翠,将自己的风情缓缓的透视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