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网上跟我怼了几年的古玩收藏人士,曾经将他在地摊花几百几千元收来的所谓“极品清代玻璃种帝王绿翡翠”送到国检中心检测,结果相信大家都猜到,漂白充填染色处理,后又送到香港玉石鉴定中心检验,结果依然还是一样。后来跟我怼的时候知道了美国GIA实验室比较权威,就送了几件去检测,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检验结果备注上就明印着:染色和聚合物灌注。
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偷换概念、再多的赞美也只不过是掩饰这些是假货的事实,并希望将这些假货洗白,最终的目的还是想忽悠给下家牟取非法暴利,毕竟这样的假货随时能再买到,也特别的便宜,跟普通工艺品没有什么区别,到过广东四大翡翠批发市场的行家们都知道这些地方就有不少批发这类假货的摊档,现在做这些假货批发生意的也做到网上来了,货品应有尽有五颜六色,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士认为找到了一条发大财的路子,买了这些东西回去编故事、编造谣言传播歪门邪说,诋毁污蔑国家标准以及权威的检测机构,目的就是希望买家不要相信检测,买家接受了他的洗脑不去检测,那当然就不知他卖的只是假货,只能乖乖的掏高于这些假货千倍万倍的价钱购买。
现在有相关合法检验资质以及国内外比较权威的检测机构,对于珠宝翡翠玉石真假、处理与否的检验都是相当成熟的,断不会在经过一系列综合检验的情况下还会将真的翡翠珠宝检验为假货或处理。
2018年5月份新的检验标准就会实施,这些梦想手中的假货会翻身的人士,认为国标经过修订,就会令他们的“极品老翡翠”变成A货,以为之前检验机构将他们的那些假货判断为(处理)是因为浸蜡的原因造成的,我为此而鼓励他们,要是觉得这样的话,不妨趁新国标还没实施现在就进行大量扫货,分这一羹的“极品老翡翠”盛宴。
而事实上,检验机构判断他们那些是处理(漂白充填染色)翡翠并不是因为浸蜡的缘故,而就是确确实实的酸洗、充填有机聚合物、染色。即使是浸蜡的原因,最多也会被鉴定为B货,而不会加上“染色”这样的结果。
我们遇到不认识或认识不足的东西的时候,最好不要偏听偏信,更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当有人向你推销这些东西的时候,不要听信任何的故事以及其巧舌如簧般的洗脑程序,直接了当告诉他你坚持要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他自然会知难而退。
清代并不存在大量的高品级的玻璃种帝王绿,这从国内外国家级、省市级博物馆、国际大型拍卖市场中都可以观察得到,而那些售假、藏假人士几乎人手都有至少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件“极品玻璃种帝王绿翡翠”。
我同意这二三百年间民间确实是存藏了不少清代、民国时期的翡翠,但精品不多,普残品占大部分,不少老翠或散失或损毁,而地摊上、他们手上则有这么巨量、便宜得吓人的“极品玻璃种帝王绿老翡翠”?并且绝大多数无论工艺和形制都无法与清代翡翠拉扯上关系,古玩的收藏价值往往取决于工艺历史文化和出身,材质往往是其次的。而这些所谓的收藏人士却张冠李戴将现代人对翡翠的审美与价值评判搬到了古玩中去,我就觉得他们不是玩古玩的、或者说根本不适合收藏古玩,收藏只为喜欢、量力而为将喜爱的东西收聚蓄藏,是否增值、一本万利本不应作为收藏的唯一目的。
收藏老翠新翠选择种色水头好的没错,但不要搞错了方向甚至钻牛角尖,不要把现代人收藏的特点直接放到收藏老翠的收藏上,那些拿来冒充老翡翠的,往往只仿色泽,却仿不了雕刻工艺、抛光工艺,机工、超声波的模具工、电脑工都能在这些“极品清代老翡翠”得到很好的展现,穿越....就是这么回事。另一些形制还是这十多二十年才创作出来的,完全脱离清朝时期翡翠玉器特有的工艺特征和水平,有的更是染得天马行空五彩斑斓。
下面这些所谓的“极品”,任何一件都堪比馆藏、大拍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清代极品皇家玻璃种帝王绿老翡翠”,你值得拥有!要是有人向你兜售,价格超过500元一件的都可以报警或到工商部门举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