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这种奇妙而美丽的石头,千百年来就是宗教、道德、政治等文化因素的集合体,凝结了不同时代华夏儿女的智慧玉不琢,不成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玉雕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对这一繁荣局面,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时代浮躁,难出好工,于是抱着等待能工巧匠出现的态度持玉守望。
在玉雕行业中,马进贵这个名字无人不晓。被新疆同行尊称为马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马进贵,四十多年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各派玉雕艺术的营养,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创作手法,结合伊斯兰文化特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以中国传统器皿造型为主打的西域派玉雕。
抽象玉雕难引起共鸣
记者:看完您的作品,我的直接感受是:这些作品工精而不失大气,古朴而又现代,可谓意古思新,当今实属罕见。创作这样的作品,既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做支撑,又要视野广阔,不容易!
马进贵:是的!玉是中华民族宗教、道德、政治等文化因素乃至财富的集合体,玉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理解、掌握玉文化的历史,是玉雕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夏商周青铜器(斝、爵、簋、鼎等)的器型、纹饰(饕餮纹、云雷纹、夔龙纹等)不仅美妙绝伦,章法严谨,而且演变有序,内涵丰富。只有吃透了这些东西,玉雕师才能把其精华巧妙地运用到玉雕工艺中来。
令人痛心的是,时代在大踏步前进,我们的经济、科技都在飞速发展,不少年轻人反倒越发崇尚时尚文化、外来文化,藐视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对传统器物都不了解,却随心所欲地制作连自己都未必看得懂的东西,还美其名曰抽象艺术。其实,具象也好,抽象也罢,都应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不是让人看了蒙查查;同时,玉雕师现在条件优越了,创作却少了,因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玉雕师都钻到钱眼里去了,他们跟着市场跑:市场需要什么,就雕什么。
实话实说,玉雕师搞研究、创作,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可以理解,但从新疆和田玉的特性及其文化内涵来讲,理应料尽其用,使之达到最高境界。我1964年开始学徒时,人们首选的是器皿,其次是人物。可现在不是:拿到一块上好的可做器皿的白玉,他们便不加思考地切成数块镯子料或牌子料,我心疼啊!因为镯子和牌子受欢迎,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单件器皿。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玉雕师不能唯利是图,应该与玉比德。